立冬又叫什么(古代对立冬的雅称)

立冬又叫什么

说起 立冬 节气的时候,可能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但是这个节气是我国传统的 二十四节气 之一,那么2020年立冬又称为什么呢?立冬是不是冬天了呢?

2020年立冬又称为什么

立冬节又叫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

立冬节气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古人十分看重四个带有立字的节气,立冬节气是冬季之首,在古代,皇帝会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现在虽然没有以前讲究,但是立冬节气依然是深受人们欢迎的节日。

立冬是不是冬天了:字面上来说是这样的,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不一样,所以即使立冬了,有些地区气温依然很高。

狭义冬天中立冬节气后就是冬天了。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到了立冬节气就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建立。

广义冬天中低于10°以下的气温。我国国境区域跨度大,就算除开华南沿海、青藏高原,其他地区也不是一同入冬的,古代以中原为尊,各种习俗也是由此传承,而二十四节气主要是根据黄淮地区设立,所以,入冬主要也是符合黄河、淮海一带的气候规律。而南方地区入冬稍晚。

立冬有什么讲究

想御寒,要先进补

天冷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同时也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所以,立冬后要适当进补对御寒很有好处。

寒伤肾,注意养肾

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肾的阳气。这对身体造成了两个伤害,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另外,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所以说冬天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

立冬又叫什么(古代对立冬的雅称)

古代对立冬的雅称

立冬这一个月古人称孟冬。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代极为重要的一个时令,代表着大地从这一天开始进入冬季。古代帝王对这一节令极为重视,每年都会在这一天进行迎冬气的活动,而民以食为天,普通百姓当然是着落在吃上面了。

古人在立冬时吃饺子,最早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交”是交替的意思,立冬意味着冬季的开始,换句话说,这一天也就是秋季和冬季交替的时刻,即交子之时。而“交子”与饺子谐音,为寻求一个好兆头,在这一天吃饺子自然便顺理成章了。

但正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到了立冬时节,田地中的粮食基本都已经收回来了。而辛苦劳作了一年,也是时候应该犒劳一下自己,加上即将进入寒冬,身体需要进补,以抵御冬季的严寒,于是古人便趁着立冬时令,做一顿热腾腾的饺子,享受难得的收获时光。

立冬的来历是什么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冬季第一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最早立冬节气的由来就是为了确立冬季,后来人们习惯了二十四节气,到了立冬节气,就知道冬季的正式到来了。

“立冬”和“立秋”一样,古人同样在这个季节用占卜的方法来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在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立冬进补各地“吃得”五花八门。北方人大多在立冬这天要吃饺子,而在我国南方,立冬这天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等。

立冬气象变化

在南方地区,从立冬至小雪期间,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在民间有“十月小阳春”一说,正所谓“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在南方初冬时节一般不会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在冬至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逐渐下降。

立冬后北方大部地区将出现雨雪降温天气。华北部分地区的初雪常在此时降临。东北和西北地区,这个时候已经是大雪纷飞的景象了,尤其是东北黑龙江地区,已经异常寒冷,这里早在立冬到来之前就已经呈现冬天景象。冷空气不断发力,也让北方地区陆续迎来供暖季。

以上内容参考:诏安新闻网-立冬节气的由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立冬

立冬的别称或美称

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立冬在北方则有吃水饺的风俗。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

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

立冬名字的由来

关于立冬的来源,一开始出现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典籍中,书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意思就是说冬天的伊始,农作物已全部收成并储藏起来,不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也代表着作物的终结和动物的冬眠。

立冬时节既然是作物收成和动物冬眠的季节,也代表着冬天的草木已经凋零,万物已经进入冬眠状态,都在蛰伏等待春天的来临,然后再次迸发出勃勃生机。

在古时,人们将立冬分为三候,以此表示冬天正式来临。

一候水始冰:表示节气期间水已经开始结冰。

二候地始冻:表示节气期间土地开始冻结。

三候雉人大水为蜃:这里的雉一般指像野鸡一类的大鸟,里面的蜃则指大蛤,表示节气一到,像野鸡的大鸟就很少看到了,不过这时在海边却能经常看到大蛤,所以人们都认为是雉入水后变成大蛤了。

扩展资料:

据说,在东汉时期,张仲景回乡途中路经南阳东关,看当地人都面黄肌瘦、冻得不成样子,因此搭起医棚给大家煮了些饺子。

起初也不叫饺子,只因食物很像耳朵,人们吃下后被冻的耳朵也治好了,所以人们称之为“娇耳”,后面逐渐变成了饺子,至此之后人们在立冬时节就有了吃饺子的习俗,并且吃完饺子之后耳朵就不会再受冻。

本图文由用户发布,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本站举报。转发注明出处:https://www.xsy-edu.com/n/1905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