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必读的教育名著(《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教师必读的教育名著

教育经典著作有:

一、《理想国》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

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是他的代表作,涉及到了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思想博大精深,几乎代表了整个希腊的文化。2015年11月,《理想国》在英国“学术图书周”中,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

二、《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是2011年5月1日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约翰·洛克。中文版由傅任敢翻译成文。全书的都在论述“绅士教育”,从德智体三方面来阐述如何教育绅士。

《教育漫话》由作者流亡荷兰期间(1683~1689)写给友人E,克拉克讨论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的几封信整理而成。1693年出版。

三、《教育论》

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H.斯宾塞的主要教育著作。原名为《教育──智育,德育和体育》。由斯宾塞1854,1858,1859年陆续发表的 4篇教育论文汇编而成。1861年在伦敦出版。1923年,中国的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该书的节译本。196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译本。

四、《民主主义与教育》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创作的教育学著作,首版于1916年。该著作全面地阐述了杜威在芝加哥实验学校,以及当时教育改革理论研讨中基本形成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建设新式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的和方法。

杜威特别强调教育的实用价值和人本价值,重视教育对人对道德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使教育摆脱了孤立的知识传授范围,把教育看做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使得教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获得了应有的地位。

五、《被压迫者教育学》

本书介绍发展中国家的著名教育家弗莱雷的解放教育理论与实践。该理论以培养批判意识为目的,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阐明了教育与觉悟的关系,指导了发展中国家的成人扫盲教育,提出了情景对话式的教学方法,注重教育与现实的结合。

弗莱雷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在世界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影响更大。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两年前因产假错过了郑英老师的现场讲座,听同事们称赞她是少有的非常有诗意且有个人魅力的班主任,于是在我心中埋下了些许的好奇和向往之情。假期看到发的两本书中的一本就是郑英老师的书,心想这下心中的遗憾终于可以弥补了。看到书封面上的郑英老师,和之前想象中的郑英老师似乎有些吻合,身上散发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自信而富有诗意!心中的好奇心再次升华,好奇在如此气质而富有诗意的老师笔下的教育是一种怎样的色彩,带着这份探秘的心理,仿佛身临其境的体验了一次郑英老师如诗如画般的教育生活,深深的被那种美好的如清水出芙蓉般自然而然的教育所吸引。合上书后会自然的和同事聊起郑英老师,聊她的诗意的教育生活,期许自己往后的教育生活也能如她这般诗意而美好!

书中提到用仪式感去擦亮一些重要时刻。

自己的生活要有仪式感。

生活中我本是个怕麻烦的人,一切喜欢从简,甚至谈恋爱时也都懒得去电影院看电影,觉得在家看也一样。没有过过一个像样的节,甚至连生日都不曾认真过过,更别说有什么爱人或家人精心准备什么礼物,现在回顾我的生活感觉每一天都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记忆和特别的时刻,生活每天过的都一样。现在看看郑英老师的如诗般精致的生活,才觉自己是否要尝试不一样的生活,郑英老师在书中写到:仪式感本质上是对生活的深情,以及对人的深爱。一个老师如果都不爱自己的生活,又怎能让自己的学生热爱生活,所以未来的我要先把自己的生活过好,用仪式来装点生活中的每一个重要时刻,把生活过成诗一样,然后用同样的热情去感染我的学生们。

教育若没有仪式,学生的校园回忆就没有落点!

有时和学生们回顾过往的生活,想到四年级他们会想到运动会开幕式时他们走了一次惊艳全场的方正,大家一起定的主题“收获”,同学们分组准备了玉米棒、稻穗、大葱、葫子等,家长帮忙用红辣椒做了项圈,口里喊着“只有努力,才有收获”!学生们不会记得某一次课,或某一个平常的日子,他们记得的都是一些对他来说特别重要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时刻。而这个开幕式他们参与了,并且在全校师生的瞩目下隆重的走了一遭,所以之于他们才印象深刻,算是在他们小学生活记忆里留下辉煌的一抹。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育是像诗一样美好的科学,尤其是教育新人的过程更如同诗歌创作一样,其间充满着艰难困苦的探索,同时也极富浪漫传奇的色彩。”而教师要想成功的完成这样复杂的创造,如郑英老师所说“当怀一半诗心和一半匠心!”

若没有诗心,便难以萌发美好的教育理想;若没有匠心,美好的教育理想便会多半流于空想。郑英老师是带着一颗诗心在做教育,所以他的教育生活灵动而美好。她更是带着一颗匠心在做教育,所以她的教育理想得以实现,她与学生之间彼此成全,她成就了自我,也成就了孩子。

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发现角落里坐了一个特别的孩子,他会自言自语,会突然间大笑,第二天还找错了教室,后来被其他好心的老师送了过来。私下我和孩子家长交流才知道他是天生有点自闭,孩子妈妈不甘心自己的孩子上特殊学校,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正常教育才来到了我们班级。我想过很多种不同的难教育的孩子,但就是没想到有这样一种沟通都有困难的孩子,带着一颗刚入教育这一行的诗心,我践行着自己所会的各种教育技巧,屡屡都受挫。慢慢的,我领悟到对这样的特殊孩子不是我空怀满腔热情就可以拯救过来的,我查了很多有关自闭孩子的教育经验,又和家长进行了深刻的交流,我们达成共识,可能一切都需要一点一点来。从小到认识我们班的教室,到课堂上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到认识一个字或一个数字,都需要长期的抗战,没有一颗对教育执着而坚定的匠心,又怎能去帮助和改变这个孩子。经过四年的坚持,这个孩子现在不光可以正常听课,而且还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小组活动也能参与,作业也都能坚持完成!为此我和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很欣慰!

回想这几年来的教学生涯,忙碌中夹杂着幸福,探索中孕育着智慧,细微处充斥着感动。未来的路,用诗心指引,用匠心行走!

教师必读的教育名著(《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陶妙如先生的教学随感,是她在教育实践中提炼总结的教育智慧。本书从教育的不同角度分为:享、想、研、养、换、用、化、创、悟、赏、度十一个篇章。下面是我读“想”这一部分做的整理以及自己的浅显思考。

陶老师提出了三“想”: 想象着我们自己能抵达的层次、想象着学生能登临的高度、想象着我们能创造的妙境。

一、 想象着我们自己能抵达的层次

想象着自己能抵达的层次,其实也就是在教育事业中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初涉教坛,陶先生在笔记本扉页上写下了“我的目标:教育家”。经过十年的历练,先生认识到教育局的价值在于开启人类的心智,提升时代的思想境界。于是她在笔记本上认真写下“成为教育实践家”。先生化用《苏东坡突围》的话,概括了自己的理想的高度:光辉、从容、大气、温和、淡泊、厚实、高度

优秀的教育者应当有自己的教育理想,理想能给我们努力的动力和方向,在不断学习中进取,不断进取中调整,不断调整中成长。

二 、想象着学生能登临的高度

每接一个班,我们都应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些学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把他们的优势或者潜能都发掘出来?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作为老师,应当了解学生的现状,发掘他们的个人潜能,激励他们勇于挑战自己,不断进取。

陶老师接到一个基础很差的高三普通班,在第一堂班会课之前,她了解了班上每个孩子的基本情况,她理解孩子们常受批评,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心理,但是她抱定一个想法:不管他们原来怎样,我只坚信每个孩子内心都是想优秀的。

接下来,陶老师让学生自己选座位。第一堂班会课主题定为——“大学欢迎你”,用七张幻灯片展示七所名校的照片和名言来激励学生,让他们想象和憧憬自己未来,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用训狗师的故事和美国哈佛大学的调查数据告诉孩子们确定目标的重要性。

陶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了目标,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理想之火,下一步就是测量自己离目标有多远,正视起点,才知道怎样去努力。于是,老师展示他们高二成绩表与上一个层次班级分数的对比表和高考划线标准,让他们清楚自己跟目标的距离。

现实跟理想差距很大,看到录取分数线,学生刚提起的兴趣又明显地低落下去了。这时陶老师打开网站,让学生看一位学长给学弟们的一段演讲《读书是读不死人的》、《绝不让自己后悔》。

聆听同龄人的心声,学生这次真的心动了,陶老师知道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心静,所以又讲了《呆若木鸡》的故事,让他们明白心不能为外物所牵制。学生若有所悟,老师紧接着提问:十八岁成人礼意味着什么?做事要五讲:讲秩序、讲规范、讲方法、讲合作、讲发展 整堂班会课,陶老师理解并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可能达到的高度,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且激励他们努力克服困难,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从这堂班会课里,我看到了一位温和宽厚、循循善诱的师长,陶老师果然是一个温暖又有智慧的老师!

三、想象着我们能创造的妙境

科任老师,接手一个新班级的学科教学,要让学生在第一二节课就喜欢上老师,喜欢老师上的课,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一种追梦般的感觉。开始给学生上学科课,既要简明扼要地纵向介绍本学科的体系轮廓,又要横向生动形象地展示学科的奇妙与璀璨、博大与精深,将学生引领到一个文明的充满情趣、理趣、无尽的妙趣甚至妙境的艺术天地。

在第一堂语文课上,陶老师来了一个幽默的开场白:请同学们抬起头来,眼睛平视前方,微笑着注视着前面这道风景——将陪伴大家一道学习的老师,我!学生笑声起,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

这堂课陶老师给出的主题是:情趣理趣妙趣——语文,我们享受的时候。语文,其实是一种感觉,感觉来了,自然就感受到了。陶老师带领学生会名人:季羡林,启功大师,钱钟书,苏轼,孔孟。介绍这些文化大师,使他们感知到语文知识的广博与璀璨,以激起孩子们的向往之情。最后老师总结:心灵之所以会枯竭是因为没有扩充精神这一时空以厚度和深度。 跳出井底的那一刻,开阔的不仅仅是眼界,更多的是心境以及今后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

老师给学生描绘出语文的妙境,让他们产生学习语文的美好愿望,再给出语文学习的方法,提出语文学习的要求和建议,学生就能欣然接受,学生就愿意追随大师的方向,从而走进语文的妙境。

推荐给教师的二十本好书

阅读,从选择一本好书开始。教师也是需要不断阅读一些书籍来提高自己的,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书籍吗?下面我就来为大家推荐的教师必读的经典书籍,欢迎参阅!

教师必读的经典书籍

1.《教育方法学》

佐藤学 著 于莉莉 译

继《静悄悄的革命》,再掀阅读风暴,国际著名教育专家佐藤学教授倾尽智慧、竭尽全力的代表作。在书中,他描述了日本各地学校、教室里正在发生的这场“静悄悄的革命”。作者以学者的敏锐和探索精神,用亲身实践,结合许多生动案例,提出了有关教育改革的许多真知灼见。学校教育处在巨大的转折点,教师该如何应对?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

苏霍姆林斯基著朱永新编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最简明读本,字字珠玑,让人手不释卷。中国优秀教师几乎无人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本书是一本篇幅浓缩的、以苏霍姆林斯基的精炼语句表达深刻教育含义的格言读本,更是打开苏霍姆林斯基这部巨著的一把钥匙,是优秀教师案头常备之书。

3.《中国教育寻变:北京十一学校的1500天》

李建平著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5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之TOP10图书

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一场由课程引发的学校大变革是如何发生的?《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李建平潜身校园倾力之作,致敬转型时代每一位追求职业梦想的教师。为什么是北京十一学校?这所学校到底发生了什么?它的经验能否复制?

4.《台湾“高考”语文考什么——台湾语文试卷汇编与分析(2001—2015年)》

王丽 主编

台湾“高考”语文试题以培养文化中国人为目标,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转化互动,涉及范围广、形式灵活,值得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者借鉴。学生则可以借此检测自己的语文素养,更好地应对语文高考改革大趋势。

教师专业成长的书籍

1.《全脑教学:影响全球300万教师的教学指导书》

[美]克里斯·比弗尔著程茗荟、曹卫国、胡溦、苗萌、沈丹琳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全脑教学是一项源于基层的教育改革运动,被誉为全球发展最为迅速的教育改革运动,受到了美国以及世界各地30个国家教师们的推崇。它提倡彻底告别填鸭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最佳学**力、最强专注力、最惊人记忆力,是一种将脑科学转化为最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左右脑,整合学生的听觉、视觉、记忆、情感、理智等,创造性地培养出心智俱佳的“全脑学生”。

2.《迷恋学生的成长》

李华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真正的德育,是化育人生的“春风细雨”。在李华老师的书中,我们感受到的,就是与那些简单化、生硬化的德育完全不同的气氛。李老师的工作艺术,让我们感受到了德育工作的优雅所在,这种新奇的魅力足以让我们对那些德育的过程念念不忘。

3.《如何成为优秀的教师(第8版)》

[美]弗雷斯特·W·帕克等著朱旭东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在美国为师范生的经典教科书、入职新教师的必读之物。本书从理论到实践,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成为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应做的准备以及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旨在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为优秀的教育者。

4.《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

于永正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于永正老师给女儿的贴心话,更是给所有青年教师的的谆谆教诲。

5.《教师职业生涯十大误区》

茅卫东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本书详细分析了教师职业生涯可能出现的十大误区,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规避误区的方法。不管你是即将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还是对教学工作感到茫然的年轻教师,抑或觉得自身专业发展出现“高原现象”的中年教师,阅读此书都会受到许多启发。

适合教师看的好书籍

《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

[美]阿曼达•里普利著

中信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美国教育是世界第一吗?《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一书作者通过实践考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书中,作者结合三个美国交换生的所见所闻,对美国、芬兰、韩国和波兰这四国不同的教育理念、体系进行了深刻剖析。它告诉读者:如果能向书中那些教育强国学**,完全有可能培养出更聪明的孩子。本书为中国家长、老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全球化视野,为中国家庭和学校提供有益的借鉴。

《中国教育寻变:北京十一学校的1500天》

李建平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书中回答了“学校改革是如何一步步发生的”等诸多问题,也回答了社会各界对北京十一学校课程改革的各种猜测、不解、臆断甚至质疑,更向大众说明了“我们的教育正在发生什么”。每一位关心中国教育未来的人,都能从字里行间读到一群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的挣扎与执着、力量与智慧,想象中国教育的未来图景。

《魔法岁月: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

[美]塞尔玛•弗雷伯格著,江兰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

在市面上众多竭力“证是”或“证否”的教养书里,《魔法岁月》是如此别具一格。它致力于呈现婴幼儿心灵混沌与曙光微明交织的状态,帮助你找到孩子的心理、思想与行为的轨迹,让你豁然大悟——原来孩子的教养可以这么轻松自如。塞尔玛·弗雷伯格用风趣幽默又富有知识性的话语,为父母提供了最具实用价值的建议,它会成为父母、教育工作者,以及任何曾在童年魔法世界中勇敢前行的探险者的最爱。

猜你喜欢:

1. 经典哲学励志书籍推荐排行榜

2. 30本成功的励志书籍书目介绍

3. 人生必读的经典书籍排行榜

4. 好看的书有哪些

5. 10本好看的经典书籍加推荐理由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及感悟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好词好句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好词好句,我们在读完一本书时会受到很深的启发,又或者是能让我们值得深思的,在这样的时候有很多的人会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又或者是句子摘抄下来,以下是关于《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好词好句。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好词好句1

1、如果黑板就是浩淼大海,那么,老师便是海上水手。铃声响起那刻,你用教职工鞭作浆,划动那船只般泊在港口课本。课桌上,那难题堆放,犹如暗礁一样布列,你手势生动如一只飞翔鸟,在讲台上挥一条优美弧线——船只穿过……天空飘不来一片云,犹如你亮堂堂心,一派高远。

2、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受人一定消化好,有紧迫感受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受人一定进步快。

3、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分数阴霾不过是短暂雨季。向前看,还有一片明亮天,不会使人感到彷徨。

4、柔和阳光斜挂在苍松翠柏不凋枝叶上,显得那么安静肃穆,绿色草坪和白色水泥道貌岸然上,脚步是那么轻起轻落,大家心中却是那么激动与思绪波涌。

5、生活海洋并不像碧波涟漪西子湖,随着时间流动,它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浪花飞溅,时而巨浪冲天……人们在经受大风大浪考验之后,往往会变得更加坚强。

6、当你身临暖风拂面,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良田万顷春景时,一定会陶醉其中;当你面对如金似银,硕果累累金秋季节时,一定会欣喜不已。你可曾想过,那盎然春色却是历经严寒洗礼后英姿,那金秋美景却是接受酷暑熔炼后结晶。……(何婷婷)

7、倘若希望在金色秋天收获果实,那么在寒意侵人早春,就该卷起裤腿,去不懈地拓荒、播种、耕耘,直到收获那一天。

8、生活是蜿蜒在山中小径,坎坷不平,沟崖在侧。摔倒,要哭就哭吧,怕什么,不要装模作样!这是直率,不是软弱,因为哭一场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小心。

山花烂漫,景色宜人,如果陶醉,想笑就笑吧,不心故作矜持!这是直率,不是骄傲,因为笑一次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信心。

9、爱心是冬日一片阳光,使用饥寒交迫人感受到人间温暖;爱心是沙漠中一泓清泉,使用权濒临绝境人重新看到生活希望;爱心是洒在久旱大地上一场甘霖,使孤苦无依人即刻获得心灵慰藉。

10、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渡过细纱,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那些往日忧愁和误用伤,在似水流年荡涤下随波轻轻地逝去,而留下欢乐和笑靥就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11、忧郁心情蒸发。

12、褪色记忆。

13、硝烟又在和平家中燃烧。

14、有些记忆被焚烧掉,有些记忆被埋在心底,纯真年代如流水划过金色年代。

15、我,要融化在粉红桃花瓣里,拭去整日在你心头牵挂。16、我完全读懂父母心。

17、母爱是一本我终生无法读完巨著;母爱是一片我永远也飞不出天空。……张维维

18、当枯黄秋叶随风摇曳时,深秋飘然而立校外,月光下,父亲影子拉得很长,硕大风衣将瘦骨嶙峋父亲裹进去,我心头一阵酸楚。

19、人世间真情就像一张大网,时刻温暖着人心扉,就如妈妈爱一样,永无止境。

20、岁月,是一首诗,一首蕴含丰富哲理诗,岁月是一峰骆驼,驮着无数人梦想。

21、船命运在于漂泊;帆命运在于追风逐浪;人生命运在于把握,把握信人生,方能青春无愧。

22、往事如歌,在人生旅途中,尽管有过坎坷,有过遗憾,却没有失去青春美丽。相信自己,希望总是有,让我们记住那句话:错过太阳,我不哭泣,否则,我将错过月亮和星辰。

23、假如生活中你失败,请不要将忧伤泪水写在脸上。失败也是一种收获,生活中最得要是有一份十足勇气和一个创业胆量。

24、曾经以为,一次无奈哭泣,便函是人世间所有沧桑;一个小小挫折,便函是人生所有失败。是十四岁告诉我……

25、月光清幽。淅沥雨滴打在茅屋上,昏黄灯光下,母亲密密地缝着游子夹衣,忽然,一阵冷风挤进茅屋窗隙,母亲似乎着凉,带着浓浓倦意咳嗽几声。我梦中惊醒,怔怔地看着灯下年迈母亲……

26、夜晚,春风柔和地吹着。我托着下巴,坐在落英缤纷台阶上,脑海里又浮现出一件难忘事。

还有成千上万儿童要走很长路程,用他们带着冻疮而流出血小手抱着一块木头,为是把教室烤暖和。

27、恩里科,你开始理解学校诗意。然而,再过三十年,当你陪伴着你孩子们去上学,就像我们这样去观察它时,它会让你觉得更富有诗意。

28、爱他吧,因为你父亲爱他,尊敬他,因为他现身于许多将来会忘记他孩子们美好事业;爱她吧,因为他启迪和光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好词好句2

1、要坚强,要勇敢,不要让绝望和庸俗的忧愁压倒你,要保持伟大的灵魂在经受苦难时的豁达与平静。

2、怎样的人才最有价值呢?读破了千万卷书的人最有价值吗?不是,仅只读书是不能冲破人生之波的。由书卷得来的知识好比是行李一类的东西。如果头脑中塞满了这类东西,反不能轻捷地在活的人生之波里游泳了。

3、要在活的人生之波里游泳,第一要紧的是健康的身体。把自己的身体弄壮健,是一生的活学问。第二要紧的是用自己的意志过活。世间尽有不用自己的意志,奴隶似的过其一生的人呢。第三要紧的是道德的价值。如果没有道德,到底不能排除人生的凶浪一直向前游泳的。

4、在人的力中,最强的就是道德之力。身体的健康是一种力,意志的生活也是一种力,但是最伟大的是道德的力。无论身体怎样好,意志怎样强,如果这人无道德的力,他一遇到世间的凶液就会手足痉挛,不能左右游泳的。世上像这样的人很多。

扩展资料:

摘录技巧:

1、摘要式: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2、评注式:评注式笔记不单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

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3、心得式:即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常用方法有:札记,也叫札记,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

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好词好句3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及感悟

最近,我认真读了张玉芬老师的《教育从爱开始—冬雪篇》这本书。刚捧上这本书,便让我爱不释手,封面上朵朵雪花犹如老师们纯净的心灵,深深地吸引了我。

封面上托尔斯泰的一段话更让我情不自禁地要读完这本书: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老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天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老师。

这本书分三辑来介绍。第一辑《育而有道》主要讲述育人心得。第二辑《教而有方》主要讲述教学艺术。第三辑《思而有悟》主要讲述教育理念。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我从一个个教育故事中体会到:教育从爱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教育,更需要爱的艺术。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每天应该琢磨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如何把学生带进知识的乐园,让学生真正喜欢自己那一门学科,喜欢上学。

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我刚接手一个新班,进行了一项调查,让学生写出最喜欢的老师和最不喜欢的老师,结果陈明同学毫不客气地写道:我喜欢男老师,不喜欢女老师。一天,陈明竟然拿了一条蛇在班上吓唬其他人。我知道后,毅然走到他面前,故作镇定地说:“把蛇给我!”陈明不敢相信我竟敢拿蛇。

我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捏住蛇的头部,把它放生了。事后,我没有对陈明大发雷霆,而是真诚地对他说:“我要谢谢你,谢谢你让我变得勇敢。女孩子天生胆小,这是事实,男孩子不但不该嘲笑她,而且应该努力保护她们,这才是男子汉所为。老师希望你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

从此之后,陈明变了,变得爱帮女同学,班上有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对于这样一个“无恶不作的坏学生”,张老师没有板起面孔训他,也没有向家长打报告,更没有不闻不问,而是以“爱”为前提,用教师的真情唤起学生“做一个好人”的信心和希望。教师爱学生,是一种天性,也是一门艺术,因为爱既包含着赞扬、鼓励,也包含着批评教育

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行为,错误思想,及时给以恰当的批评,及时帮其纠正,更是关爱。张老师用自己的艺术,成功地感化了学生,让学生心服口服,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教育从爱开始》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没有感人肺腑的的事迹,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师生之爱。

字里行间,都抒发了作者本人对爱的理解。这种情感是普通的,却是不平凡的。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书籍所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爱”一词最为广博而深奥,但在每个人爱与被爱的生活中,它显得又是那么单纯与具体。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为它无影无形,所以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成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教师对学生的爱,如此平凡,但能让学生深深地感觉到。

我认为“教育,从爱开始”意味着教师要做孩子心中的明灯,照亮他采拮知识的路途,做孩子人生的航标,指示他驶向光明的彼岸。我们要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孩子,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才能使一株带刺的蔷薇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让教育从爱开始,让爱在教育中传递,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爱,从爱中感受到爱的力量,让我们的爱在祖国的花园中尽情的绽放吧!教育,从爱开始!《教育从爱开始》告诉我们教育他人,首先要学会爱他人,有爱才是教育的开始。

暑假前,无意中发现一本书《教育从爱开始》,本想以此打发闲暇,没想到一捧起来便欲罢不能了。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感慨。我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想到了自己班上的那一群孩子,我也像作者一样深深地爱着他们。

孩子是我们播撒爱的地方。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一直信奉着,亲其师,信其道。我们无法否认,教师的亲和力,孩子的学习气氛往往和热烈的感情联系在一起。孩子常常会因为尊敬喜欢某个老师,而有意识地增强着自己的学习责任心,愿意学习他们喜爱的老师的学科。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我觉得,让孩子们喜欢你、相信你其实比什么都重要,我更愿意用感性的方式记录自己以往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教育是人的一种特殊沟通活动。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育,失去了沟通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时代变了,孩子成长的环境也变了,我们也应该学会改变。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架子”,构建与孩子平等沟通的平台,少一些成人的标准,学会揣摩孩子的心理,多一些与孩子的沟通。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读朱永通《教育的细节》有感

       

从教也已近十年,幼儿,小学,中学都经历过,作为一名资深基层教师,自以为也积累了不少教育经验,然而却很少阅读教育理论专著,朱永通先生的这本《教育的细节》可谓是掷地有声,给我当头棒喝,让我对于实际工作中司空见惯的一些细节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忽略的种种细节问题一一浮现在眼前,正如作者所言:“一本书物理意义上的重量,当然无足轻重,但她还有‘化学反应’意义上的重量——这些文字早已渗入友情的芳香,并悄无声息地散发出亲情的味道”,这本书对于教育现实中的“熟悉风景”冷峻拷问,毫不避讳,从不同角度逼近教育的现实与本质;对日常教育现象大胆地披露,提出“一厘米”改变的敏锐思索,重新发掘细节的教育意蕴;对现代教师成长更是立足现实,循循善诱,细致入微,而非天马行空式的高谈阔论!总之,读完本书,于我的分量远远不止于文字,而其“化学反应”更是不可估量,这或许就是一本好书的“重量”!

        一、于现实“雷霆万钧”

        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对于一些宏大的事件,重大的问题聚焦全部的精力,格外重视,潜心钻研,却时常忽略“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对于一些司空见惯的细节无动于衷,对于细枝末节懒得计较,对于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尤其是对孩子心灵的影响)视而不见。而这本《教育的细节》一书,作者用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具体教育场景来不断点醒我们,用深邃的目光点击教育痛点,吐露真言,敢于将现实中具体常见的教育现象摆上桌面,不会避讳,如《“好老师”能有多坏》一文,阅读过程中我便不断地去反思自己到底是不是作者笔下的那种“好老师”。再如《头发上的教育学》《减负,减出幸福来了吗》《杜郎口的“生意经”与“朱砂丸”》等等这样一些文章都直击教育改革或者教育观念当中的弊病,作者毫不避讳地去披露一个个“大张旗鼓”却毫无实效的教育弊病,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其置于理性思考之中,追根溯源,抛开乱象,因而他提出教师既要“敏感”又要有智慧的“钝感”,正如作者所言“爱学生必须爱得纯粹,不容任何物质化的东西玷污。”也许这也正是教育的“初心”!

        尤其是本书前两部分“活在观念里”和“守住教育的重心”,大量的教育生活实例,直吐真言,直面现实,因直而现棱角,因真而生争议,给现实正面一击,给教育沉疴当头棒喝,更是引发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认真思考,走出“习以为常”的思想观念、思考方式和教育行为……对现实而言,这个思考的深度与重量,可谓是“雷霆万钧”!

        二、于细节“锱铢必较”

        教育的细节无处不在,深入而系统的思考我们却常常忽略,作者拥有丰富而细敏的触觉和睿智而深邃的头脑,他善于捕捉细微之处,“锱铢必较”,深入思考,关心“孩子心灵上、精神上的隐性负担”,关注细腻,充满教育情怀!如《润泽的座位》中通常对于“特殊座位”的处理,作者从这个细节中引发思考,这样的特殊座位的处理是否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个问题太常见了以以致于我们经常忽略其可能存在的隐性问题,以现实为例,我任课的两个班恰好都存在这个问题,一个班45人,一个班49人,都存在一个单独座位,一个班的班主任老师正如作者文中所言,将这个座位给班级的“捣蛋鬼”作为惩罚,这便是文中的消极处理,而另一个班的这个孤单座位是班长,成了荣耀的象征。我曾经亲眼见到消极处理的座位上的“捣蛋鬼”多次找班主任表示不服,委屈与愤懑布满稚嫩的脸!当时并未思考过多,读完《润泽的座位》一文恍然大悟,不禁感叹作者观察之细微,思考之深刻。

        再如学生的发型问题、迟到现象、课堂道具等,作者都能由此引发思考,立足孩子的心理,追溯教育的本源,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仅委婉地批评教育现实中的一些错误做法,而且能提出切实可行,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如文中经常以女儿的学习日常引发思考,像女儿喜欢的“吴老师”,女儿四年级新班主任邹老师的“土办法”,还有《自迟到看教育文化》中提到的河南郑州的艾瑞德学校对于迟到学生的宽容文化,《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中提到的深圳清林小学的日常“落花”美式校园文化,在提到小学生书包问题时作者提到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一年级教室的做法以及福建省晋江实验小学的人性化课桌等等,都为解决我们教育日常中的细节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小小的细节或许作为教师因为司空见惯而习以为常,甚至忽略不计,而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他们作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感受体验不同,我们所忽略的细节,也许会造成孩子一生的心理阴影。我小时候在山里上学,老师们经常是一边种地一边教学,高年级或者“大个子”学生就成了代管理者,他们通常的管理方式是拿一根粗大的棍子在学生书桌上敲打,更有甚者直接用棍子打不听话的学生,因而拿棍子敲打桌子的声音至今使我难以忘记,那种野蛮与粗鲁,在我的心里刻下了一道疤,因而看到拿棍棒的人,我会自然而然地生出胆怯与厌恶来。因而不当的惩罚措施,对学生的冷暴力,甚至无心的语言暴力等,都有可能使他们一生受到伤害,因而耐心、细心,爱心应该成为当老师最基本最基础的职业道德素养!

        而这本书正是用平和的心态,朴实的语言,瞩目于细节,字字句句都在教育现场,反复思考与探究,而日常教育中我们正需要这种“锱铢必较”的心态来对待习以为常的细节。

        三、于读者“一字千钧”

        对于一个一线教师而言,能读到这本书无疑是幸运的,无论是从个人发展还是教育教学日常都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

        尤其是书的最后一章“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中作者以及其平和的语气语重心长地指出了现代教师阅读的必要性。他不像其他规劝教师阅读书籍中大张旗鼓地喊着“阅读点亮人生”的口号,而是立足于现代一线教师的具体工作情境,尤其是引用吴非的《教师的一天》来真实地展现教师一天的忙碌生活,时间的碎片化与生活紧迫感,使原本应该作为工作、生活一部分的“阅读”变成了“奢侈品”,这是现实,也是绝大多数一线老师的现状,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是每天被无数劈头盖脸的“表格”困扰得有气无力,更别谈阅读了!很感谢本书能够看到这一点,理解教师难以阅读的困境。然而是困境,却不能成为不阅读的借口,因而作者又语重心长地提出现代教师阅读的必要性及阅读的方向,让阅读不是盲目地乱翻,而是有方向的汲取能量,指导工作,丰盈人生。

        最后,最让人难忘与震撼的是作者提出的“一厘米”改变,这对于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若内心不怀着“一厘米”改变的观念,那一年也许就等于只过了一天,若每天都能想着改变一点点,提高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有着改变“一厘米”的进取态度,变通“一厘米”的教育情怀……

别小看这一厘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也许 教育的最高境界当是自然而然的自我教育。

       

        不善学者,今日明日复昔日;不勤思者,今年明年同往年!在工作中去注重细节,守住当老师的初心;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坚持每天“一厘米”的改变。

       

本图文由用户发布,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本站举报。转发注明出处:https://www.xsy-edu.com/n/1893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