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的任意性举例论述)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

同一般符号音义之间的联系一样,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也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马克思所说的“物的名称,对于物的性质,全然是外在的”以及苟子所说的“约定俗成”,都说明了物的名称与物的实质的关系,其本质就是任意性,人为规定性的。

它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而且分属于不同语系,是人类创造语言时选择的话音形式与表达的意义内容不一致造成的。

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如:风、鸟、水、火、太阳、书本、椅子,汉语的语音形式和英语的语音形式不相同,汉语的拼读是feng、niao、shui等;英语的拼读是wind、bird、water等。

第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而同样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如long,汉语表示“龙”等意义,英语“long”则表示“长”。

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同样的事物在各个方言也有不同的读音。如汉语有众多的方言,在表示玉米这种农作物时,分别有“棒子”“苞米”“苞谷”“六谷”“番麦”“蜀黍”等称呼。这说明了音义联系是具有任意性的。

任意性是就语言产生之初音与义相互结合的关系来说的,即音、义的结合是由现实现象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由社会约定的。但是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进入交际之后,就对人们有强制性,只能接受,绝不能随意更改,即使皇帝、总统等等也不例外,都只能接受社会已经约定的符号。

语言的线条性特点

语言符号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线条性,就是语言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语言符号的形式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一个一个的声音,这一连串的声音是一个挨一个依次发出来的,我们不能同时发出两个声音来,这就是语言的线条性。

在语言单位按线条排列时,语言中的各个单位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每个单位都要受前后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哪个单位先出现,哪个单位后出现,哪些位置哪些单位不能出现,都是有一定规则的,改变了它们的顺序,表达的意思不但变了。而且还可能说出有语病的句子来。

语言的任意性举例论述

1、语言的任意性:声音与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声音与意义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完全是使用语言的社会集团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习惯.能思维、会说话、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高等动物。

2、徐冶琼提出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认为在一个词的内部,语音与语义的结合是绝对任意的,而在词与词的组合中,又是相对任意性的,如“墙”的音义结合就是绝对任意的,而“枕木”则是相对任意,可论证的。

同一个事物在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中的不同语音形式正好说明语言的任意性,如汉语叫“鸡”,英语叫“hen”,“枕木”也可以叫“搭木”。

3、语言的双重性表现在: 用自身无意义的语音构成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小单位构成大单位。

扩展资料:

语言创建之初是任意的,但后来一个新造的词是显而易见的。正如“窗口”,“窗帘”。 中国中国马,牛,喜鹊,鸟,鹅,鹅,鸽子等,模拟自然的事情构成的声音。

然而,存在这种模拟的话,可以联系不上的声音和意义的语言,没有任何纵观人类语言的特点,一方面,语言的词汇系统模拟的话,这种性质的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没有系统,在客观世界中的声音可以模拟的东西是少数。

另一方面,即使有声音的东西,人类记录这些现象,这个词是不是一个仿真模拟的方式,一些语言,有些语言?不模拟模式。

例如,“猫”,中国概念毛和猫的叫声十分接近的模拟,但英语是猫是聊天,法国,德国卡特尔俄罗斯KOT,没有模拟记录。

有不同的声音和意义的联系方式:刀,树,水,路,他的妻子,太阳,月亮,中国的声音和声音的英文的形式不相同的。像上面的这些话,仁道,树,水,陆,杞子太阳,月亮,英语发音的发音是一个人的秀,刀,树,水,路,妻子,太阳,月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语言学

百度百科-任意性

百度百科-两重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举例子

对于问题1 任意性: 声音与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声音与意义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完全是使用语言的社会集团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习惯。能思维、会说话、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高等动物 英语“man”[mn] 汉语“人”[rén] 日语“ひと” 为什么英、汉、日都有不同的说法? 如果声音和意义有必然的联系,各种语言中同一事物的名称就该相同.而事实并非如此.荀子在两千多年前就精辟地论述过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无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 ---《荀子正名》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A 不同的语言可以用相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义. [mi],汉语是“蜜、密”,英语是me B 不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 如英语“book”,汉语“书”,日语“ほん” C 同一语言中可以用相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义. 英语[sait]: sight site cite.分别是“视力场所引证”的意思. D 相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 站台月台 爸爸父亲 医生大夫 同一植物的不同叫法 玉米苞谷珍珠米金豆棒子蜀米包粟玉蜀黍苞萝. 葵花转日莲日头转朝阳花朝阳葵望天葵转日葵盘头瓜子. 关于语言符号音义结合性质的争论 主要有两派: 自然派 The naturalists : An intrinsic correspondence between sound and sense. 习惯派 The conventionalists: A kind of linguistic social contract. 这两派的意见反映在下面两首诗中.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Shakespeare: Romeo and Juliet ’Tis not enough no harshness gives offence, The sound must be an echo to the sense. Pope: Essay on criticism 在认识语言符号性特点时,须注意: A 不要把造词的理据和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混同起来。 语言符号的组合是有理据的,但是单个符号音义结合是任意的。 B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不可理解为个人使用语言的随意性。 哈哈 这是我的老师讲义中的一部分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的任意性举例论述)

非语言符号的特征

        非语言符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是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如声音的高低、大小,速度的快慢,文字的字体、大小、粗细、工整或潦草等,都是声音语言或文字的伴生物,也称为副语言。副语言不仅仅对语言起着辅助作用,它们本身也具有自己的意义。一般来说, 一个人说话的声音大小、速度快慢等,印刷成文字都是一样的, 体现不出区别。但是,声调的高低大小、语气的和蔼生硬等,都具有特定的意义,起着加强语言符号的作用或传递着语言符号以外的信息,甚至文字的笔迹也可以反映出传播者的许多背景材料,如书写人的个性、教育程度、修养以及写字时的心情等。

        第二类非语言符号是体态符号(gesture), 如动作、手势、表情、视线、姿势等。由于它们也能像语言那样传递信息,有人也称之为“体态语言”。一般来说, 体态符号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语言并用,它们在形成语境(传播情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类非语言符号是物化、活动化、程式化、仪式化的符号。如果说上述两类符号大多还是语言符号的辅助物,那么第三类符号更具有独立性和能动性。日本传播学者林进有这样一段论述:“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处于比感觉—运动更高的层次并代表高度表象活动(即象征性活动)的,无疑是语言。但是,语言并不是唯一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各种非语言的象征符体系如仪式和习惯、徽章和旗帜、服装和饮食、音乐和舞蹈、美术和建筑、手艺和技能、住宅号庭园、城市和消费方式等,都包括在其中。这些象征符体系在人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找到。”

本图文由用户发布,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本站举报。转发注明出处:https://www.xsy-edu.com/n/1840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