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包含但不限于民族志研究,人类学研究,论述分析,访谈研究等。质性研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意义理解、交互影响、生活经历和现场情景,在自然状态中获得整体理解的研究态度和方式。
扩展资料: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两大范式。教育学者对于教育研究中应采用质的研究还是量的研究更为科学有着激烈的论争,同时也企图寻找结合的路径。
但通过分析教育研究者在实践中对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运用,看到的却是教育研究者对方法论及其方法的忽视。因此涵养科学精神才是教育研究者必须且迫切的选择。
质性研究以描述的方式实现意义的理解,根本的问题,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与思辨的研究、科学的研究不同研究传统,具有了独特的研究风格和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如下:扎根理论、现象学、认识论、批判理论、女性主义、个案研究、实地勘察调查法、参与观察法、视觉分析和论述分析。质性研究,是一种在社会科学及教育学领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相对量化研究而言。
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而非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充分地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实际互动来理解他们的行为。
扩展资料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两大范式。质性研究包含但不限于民族志研究,人类学研究,论述分析,访谈研究等。质性研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意义理解、交互影响、生活经历和现场情景,在自然状态中获得整体理解的研究态度和方式。
质性研究以描述的方式实现意义的理解,根本的问题,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与思辨的研究、科学的研究不同研究传统,具有了独特的研究风格和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的区别
1、研究原理不同。
定量研究用数学的工具对事物进行数量的分析;质性研究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
2、研究方法不同。
质性研究通过视觉分析、论述分析方法来经常研究;定量研究通过调查法、相关法、实验法来经常研究。
内容
通常是相对量化研究而言。量性研究在确定课题后要对研究形成假设方法:量性研究在确定课题后要对研究形成假设和科研设计,并规定收集资料的方法。意义是应用普遍,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代表性。量性研究一般只能解释所提出的研究问题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验证理论或进一步发展某理论或模式。
什么是质性研究名词解释
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况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破除我两个误区:
1.科学研究一定要让研究者秉承价值中立的原则,完全不介入研究本身。其实不是这样的,质性研究要努力说出你所相信的,让研究者成为自己。
2.研究遇到复杂因素,要坚持整体性的探究,不可能剥离因素,质性研究世界就像洋葱,每一层洋葱皮都是构成整体的部分,没有所谓的本质和内核
3.研究者要与研究对象充分互动,不然,研究对象所表达出来的,就是建构出来的,表演出来的,两人相互观察,研究对象也在研究研究者,两者互为主体
研究者作为人,有自己的基本价值立场,这是研究基本前提、价值倾向、观察习惯。为什么研究者看到一个东西,会得到某个结论?看到一个具体现象,会得到某个抽象的观念?看到同样的东西,为什么我的结论和观念会跟你的不一样?我们俩是怎么不一样的呢?这就是研究者本人的工具效用。
研究者的坚持从何而来?其实就是我们脑子里面的理论和概念,他们给了我们看待世界的观点和角度,于是,我们眼里的世界就变得不一样了,因此,研究就帮你从真实世界进入到了理念世界,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研究,在这样两种世界中穿梭,是很美妙的体验。
意义是追问出来的,要学会理解,主客体之间,要学会换位,你不要总是把对方当做客体,你要想想他也是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主体,如果我是他,我为什么会这么说,为什么会这么做,为什么会这么想?
比如教师如果想调查作弊的学生,问在校生,往往得不到真实的结论,你就去问已经拿到学位作弊的学生,但是也要注意外生经验和内生经验。
所以,搜集质性研究资料的过程中,要及时撰写反思日志,内容包括:通过学习研究方法,你到底想到了什么?调用了你什么样的人生经验?可以怎样使用这样的人生体验?训练自由写作的能力,也能克服对写作本身的畏惧。
1.搜集的资料是合适的(能够回答你的研究问题)
2.你的解释是充分的?(质性研究与新闻采访的区别在于,用合适的理论,对材料进行有研究者视角的解释充分、理论建构)
3.你的态度是真诚的(不要害怕表现自己的错误、无知,受访者会把你当做被教导者)
如果在研究的过程中,你说的每一句话至少在当时,你是真的那么认为的,你尽了最大的努力得出了这个结论,你就会特别珍惜和热爱自己的研究,一个研究是不是打上了你的烙印,读者是能读出来的。你有没有投注你真正的热情在里面,读者是能感觉到的。质性研究不能提供证据,它的魅力就在于通过这一个个的个体,通过他身上典型的特征,我们能够找到智慧,而这个智慧是可以迁移的,他是有用的,是好东西。
怎么确定研究主题?
个人经历能够帮助我们寻找我们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留意,有什么问题让你不舒服,它引起你身体的反映,你就要弄清楚这件事情。你的生活、你的经历、你的遭遇,你遇到的新鲜感,都在提示你,你应该把他们客体化,当做研究问题,研究主题或者是研究对象。研究“冲动”这个词,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不研究这个问题,我就食不知味,夜难成寐,我此生就难以瞑目。
要有学术好奇心。要专注于自己所在的学术领域理论领域和专业领域阅读,深入而持久的阅读才能够给你带来真正的好奇心。
你会看到很多的事实,但是你却不知道在看什么?当我们说经历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那就算有丰富的阅历,那么你还要把阅历跟其他的东西相关联,才能够真正看到纵深感,这就叫透视
如果你有自己稳定的学术传统,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兴趣,那么你一定能够在课题研究中把自己的兴趣,把自己所秉承的传统绕进去并绕出来,这就是点化。
质性研究中最常用的三种方法
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是:
参与观察法(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
实地勘察调查法(专门从事勘查的部门或人员利用现代科学原理、现代科技知识和方法);
个案研究法(对某一个体或某一组织连续进行调查);
视觉分析法(水平视野分析、垂直视野分析和视野协调分析);
论述分析法(论述的形成背景、论述间竞合的规则等)。
质性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质性研究的定义
一、质性研究方法的定义及特点
“质性研究”这个词在台湾、港、澳地区用得比较多,在大陆有的称其为“质的研究”、“质化研究”;还有的为将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比较,称为“定质研究”。
1.质性研究的定义
所谓质性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质性研究的特点:
1) 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质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自然探究的传统要求研究者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关系性。在对一个事件进行考察时,不仅要了解事件本身,而且要了解事件发生和变化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对该实践与其他事件之间的联系。
2) 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
质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由于理解是双方互动的结果,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前设”和“偏见”进行反省,了解自己与对方达到理解的机制和过程。
3) 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
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研究者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因此对研究的过程必须加以细致的反省和报道。
4) 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分析资料
质性研究中的资料分析主要采纳归纳的方法,自下而上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然后通过相关检验得到充实和系统化。因此,“质性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不能推广到样本之外。
5) 重视研究关系
由于注重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研究者必须事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对他们所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合理回报他们所给予的帮助。
“质性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质性研究的特点决定了这是一种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
如何选择研究的方法
从实际操作的层面看,研究方法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组成:进入现场的方式、收集资料的方法、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
本图文由用户发布,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本站举报。转发注明出处:https://www.xsy-edu.com/n/17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