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修课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专业选修课

提到大学选修课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专业选修课,大家也许都懂,有人问选修课是什么意思,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大学选修课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专业选修课,希望能够帮到您!

本文目录一览:

1、选修课是什么意思

2、大学里的选修的什么意思

选修课是什么意思

大学选修课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专业选修课

大学选修课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专业选修课

近年来,“按类招生、按类培养”的模式越来越火热,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大类招生的行列。在100多所“211工程”院校中,已有一半多的高校实行了按大类招生,可见大类招生渐成趋势。

北京大学从2002年就开始实行大类招生,至今已经16年,学生入学后先进行学科大类基础课学习,一年或两年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细分专业学习。

2017年清华大学打破院系壁垒,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将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整合为“建筑类,土木类,计算机类,理类,化生类,经济、金融与管理类,人文与社会类”等16大类。2018年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也开始按大类招生报考,在普通类自主招生中,考生可以从建筑类、土木类等15个大类中选择一个报考。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百余所高校部分专业也实行大类招生。仔细翻看2018年各高校的自主招生简章,会发现很多学校的自主招生都是按照专业大类来报考的。

大类招生越来越火,未来必将有更多高校推行大类招生,但是很多考生和家长对大类招生并不了解。到底什么是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有哪些模式?实行大类招生有什么优势和弊端?对于大类招生,考生和家长需要注意什么?

什么是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的全称应该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

为了理解大类招生,我们要先了解学科分类,了解专业体系。

我国的学科目录一共有3级,从上到下分别是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其中的一级学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业类”,二级学科就是我们所说的“专业”。

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和艺术学这13大门类。但是2012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未设军事学,所以大学本科只有除军事学外的12大学科门类,下设92个专业类,共506种专业。需要注意的是,这506种专业分为基本专业(352种)和特设专业(154种),并确定了62种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分别在专业代码后加“T”和“K”表示,以示区分。

每一个学科门类下面有若干个一级学科,每一个一级学科下面又有若干个二级学科。学科门类用两位码表示。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用四位码表示。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用六位码表示。为方便考生和家长理解,我们以经济学类作为示例说明:

长期以来,按专业招生一直是各高校采取的主要模式,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多,高校逐渐开始采取按大类招生,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同的学科也可以组合在一起进行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的模式

大类招生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按院系招生

一个学院或者一个系按照一个或者多个大类招生。例如以下是北大2018年自主招生部分招生专业:其中数学科学学院设置了一个“数学类”这一个大类招生,而物理学院设置了“物理学类”和“天文学”这两个大类进行招生。

二、按学科招生

由于社会上“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仅仅在同一个院系内进行大类招生是不够的,不同的学科间如果有相似的特点或者相同的属性,也可以把不同的学科组合在一起进行大类招生。一个招生大类有可能覆盖了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

比如可以看看北京理工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专业目录,它设置的一些招生大类覆盖了4、5个学院、10多个专业方向。

三、按“试验班”模式招生

很多的高校以“试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理科试验班、复旦大学的自然科学试验班和技术科学试验班、西安交通大学的工科试验班(钱学森班)和理科试验班等。这些试验班立志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实验班都是大类招生的,有些学校是在入学以后再选拔优秀学生进入试验班。

四、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新生入校统一进入一个学院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待大二再分专业。通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专业限制,不分文理先学习基础课,所有课程重新安排和改造,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变革等。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只按文理两类招生。入学后,主要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和学科大类平台课,实施通识教育。

大类招生有什么优点?

1.减少盲目性

高中生对专业了解较少,填报志愿时可能并不太清楚某个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发展或就业前景如何,一旦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或者并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大学的几年会过得很痛苦,毕业后的升学就业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大类招生延迟了你选择专业的时间,在学校先学习一段时间的基础知识,在这期间有更多的机会深入理解各专业,一至两年后再进行专业选择,这时候的选择就比较理性了。所以大类招生减少了考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同时也极大地避免了“一选定终身”的现象。

2.增加录取机会

采用大类招生后,考生在填志愿的时候选择的是大类而不是专业,一个大类往往涵盖多个多个专业,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考生的选择范围,也为考生的专业选择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按大类填报志愿,一个大类内部的专业级差消失,专业招生人数也相应增加,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录取的概率。对于压线填报志愿的考生来说,降低了因几分的差距而和自己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的风险。

3.激发学生兴趣

大类招生政策给考生一个机会先进大类,再通过自己的努力选择自己喜爱感兴趣的专业。学生们在学习1~2年的时间后再根据成绩和表现选择专业,为了让自己上喜爱的专业必须要努力学习,这样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4、平衡冷热专业

大类招生有利于使“冷热”专业趋向平衡。能够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过去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由于对专业不了解,经常造成的“冷、热”专业分化严重现象,也相应地引起高校冷热专业教学资源投入的不平衡,这种恶性循环使冷热分化日益严重。大类招生在招生过程中不分专业,而一个大类中通常包含着“冷、热”专业,这就无疑相对提高了“冷门”专业学生的质量,淡化了因过分强调专业而造成的种种矛盾。

5、培养高素质人才

大类招生打破了学科界限,有利于交叉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按照大类招生培养人才,就可以打破专业界限,尤其在低年级打基础阶段,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组合班级,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确定目标,因材施教。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数学、外语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优秀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为学生的个性养成和提高创新能力创造合适的条件。

大类招生有什么弊端?

1、专业分流时,可能难以选到目标专业

大类招生暂时延迟了学生的专业选择时间,但未来还是要面临如何选专业。按大类招生进入学校后,经过1~2年的学习,将进行大类分流(分专业)培养。大多高校的做法都是按照入学后的1~2年的学习成绩(学分绩点)排名,设定一定比例进行分流。这样做的结果是,成绩排名靠前的“优秀学生”聚集到“热门专业”,其他学生分流到“冷门专业”。有些学生可能是为了某个专业才选择大类专业,可在选专业时,受成绩排名等影响,难以选到目标专业;有些学生对某个专业有浓厚的兴趣,但因为成绩原因,也无法选到自己的目标专业。

2、加剧了“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就财经类高校而言,在按学科大类招生后进行专业分流时,几乎所有学生都热衷于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审计学等少数优势专业,而这些专业的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资源与设施等都与“蜂拥而至”的学生不相匹配,教学质量难免“偷工减料”。难怪有些财经类高校的热门院系本科生人数多达五六千人之多,而一些冷门院系则“门庭冷落”,如此景象也让一些高校“受不了了,不得不紧急刹车。

3、存在暗箱操作风险

按大类招生以后,很多大学在专业分流的时候都会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压力,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广东某高校的招生就业处处长介绍说,“一些学生家长能量很大,他们的孩子入学后学习不算努力、‘成绩’却很优秀,就是为了能够转入理想的专业”,正因为此,这位处长从当初按学科大类招生的“最早支持者”变成现在“最大的反对者。

大类招生需要注意什么?

1.填报大类招生专业志愿前,考生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与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前景是否一致,同时考虑到大类招生未来仍要进行专业分流,存在分配到非心仪专业方向的可能,以及因此产生的一些后续问题。

2.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仔细阅读学校招生简章,了解每个招生大类包含哪些专业。各校专业设置及培养方案不同,同一招生大类包含的专业及未来深造、就业的领域可能是不同的,考生要仔细研究,加以区分。

3.考生还要了解各校大类分流的时间及方式。专业分流时,部分高校直接满足学生报考意愿,部分高校根据学生报名择优录取。不同的分流方式决定了学生未来进入某个专业的难易程度。

4.部分院校在大类招生时没提出具体要求,但专业分流时对身体条件会有限制。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对照相关体检标准,了解自己的志愿专业是否有身体条件要求,如不符合要避开报考。

最齐全的各省市招考信息;

最完善的学校招考资讯;

最科学的职业测评、兴趣爱好体系;

最全面的高考动态;

… …

想要更及时的了解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的头条号或者加入我们的公众号:精准云志愿。

更多干货等你收藏!

大学里的选修的什么意思

1、大学里的选修课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课程。 2、大学里面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而选修课则可以自由选择多种备选课程中的数门课程。

大学里选修的科目重要吗

要看情况:若只求毕业,那不只选修,很多主修都不重要;若想学到更多的东西,那它就重要,也许上课老师讲的是有限的,但是听进去了感兴趣了,那它就容易变成一种求知,就算没到达此境界,那你对其也不再是一无所知。

大学里选修的课程有什么用

选修的课程,应该都是公选课吧。当然可以选择别的系的课啊! 选修的课最低的追求就是凑够学分好毕业,但是如果你的志向不只如此,那你就去选你喜欢的课程啊。不要选课太多又复杂的课程,太耽误时间,可以选你认为在毕业之后可以用得上的课程。但是选修课的课时相比较专业课来说是少很多,你也就是只能入门而已,之后如果再有兴趣就自己钻研吧。 生物的专业比较不好就业,所以在可以接触其他专业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资源,多学些东西总是会对未来有帮助的。加油了!

大学里有哪些选修的专业

大学的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几乎包含各类课程,基本上都可以找到你感兴趣的,专业选修课是和你专业相关的,你可以选择你专业领域里更感兴趣的课

大学里专业选修的课程属于必修课吗??

我不清楚楼主那边的情况,我已自身为例吧。 本人音乐系音乐教育专业,除了主项声乐副项钢琴之外,是有专业选修器乐的。本人选的是竹笛。在我们系专业选修是属于必修的,它是让你选它的方向(器乐选修里面有竹笛啊,琵琶啊,吉他啊之类的好多乐器),并不是让你选能不能学。在大学四年内修满四个学期并且考试通过,才算是合格的。

关于大学选修的问题

金融经济和管理对你将来的职业取向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无论是管理还是金融经济都是很宽泛的概念,里面所能学到的东西只是初级的知识,对于一个新上学的大学生来说,我建议是学金融经济,了解一下,所谓管理你现在并踏入社会,管理你学起来也就是非常宽泛的概念,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走向工作岗位以后再进行管理方面的攻读. 你进入大学如果仅仅为了只是将来的工作而现在选择学习的科目或者是学分的考虑的话,我认为不是很科学,首先你进入大学后想的是如何能够获得更多的拓宽知识面,其实如果你能够把大学里的课程都能够学好,然后又有一定的拓宽面,我相信将来你的工作一定会没有问题,首先要做的是如何考虑学好!

1、只能选修学校开设的选修课,个别城市能跨校选修 2、一般是平时成绩加考核成绩,考核可能是交论文,也可以是考试。 3、积分是指选修课学分的累积,一般要求完成一定数额的学分 4、一次选一门好 选修课跟双学位没关系。选修课只是丰富学生知识面,培训综合素质的课程,不是特别重要。

关于大学体育选修的

他们上排球,你上篮球,会有不同的老师教的..并不是你们一个班上体育选修啊,是和其他系一起的吧!我们学校是这样的,也不清楚你们那 是怎么样的…

大学主修与选修的问题!

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能力选择。 主修及辅修一般没有限制的,有的辅修需要别的课程基础,如果有要求的话,应该会注明的,没注明的,就是可选的。 行行出状元,任何一个专业都是好专业,不能简单说好或者不好。

以上就是关于大学选修课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专业选修课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选修课是什么意思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图文由用户发布,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本站举报。转发注明出处:https://www.xsy-edu.com/n/8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