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认定中级职称
经济师认定中级职称通常采取“以考代评”的方式,即通过参加中级经济师考试并合格后,就可以认定为具备中级经济师任职资格。以下是具体的评定流程和条件:
1. 评定流程:
– 规划:自每年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文件下发后,对申报人员领取并填写的各种文档进行初步审核,并统一上报时间。
– 申报:申报人做好现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事迹归纳,所需要上报的评审材料要重点突出、保证质量,并加盖单位的公章。
– 审核:认真审核中级经济师申报人的申报材料,特别对申报高级职称和重点专业的人员,严格把关,保证上报材料的质量。
– 上报:按照各专业评审委员会接收材料的时间要求,准时分送到各对口专业评委会或有关部委人事所在部门。
– 公示:按各专业部门公示时间,在相应人事局或人事厅官网公示,保证中级经济师评审公正性,公平性。
2. 评定条件:
– 一旦经济师考试合格了,就代表已经是具备了对应职称。
– 但在有些单位,要想取得中级经济师职称,是需要由单位方进行评定聘任的,单位里会不会有相应的评选,以及作为聘用职称的条件,这个还得看各个单位的相关规定。
– 一般情况下的聘任条件一是要看本单位是否有相应的评选作为聘用的条件;二是本单位管理的具体规定,例如本单位一年有多少名额限制。
3. 考试条件:
– 高中毕业并取得初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10年;
– 具备大学专科学历,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6年;
– 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4年;
– 具备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2年;
– 具备硕士学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1年;
– 具备博士学位。
4. 资格证书:
– 初级、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 获得初级、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即可认定具备助理经济师(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助理知识产权师)、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知识产权师)职称。
5. 其他信息:
– 中级经济师职称施行“以考代评”的方式,即在报名参加中级经济师考试并通过后,一般就可以认定为具有了中级经济师任职资格。
– 获得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即可认定具备经济师职称。
通过上述流程和条件,可以评定并认定中级经济师职称。
中级职称评审
中级职称评审是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职称评审是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品德、能力、业绩进行评议和认定的过程,评审结果将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聘用、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职称评审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科学公正地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创新能力、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
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负责评议和认定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评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应为单数,并其中地区标准和单位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标准。
在申报中级职称时,申报人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工作年限和专业技术水平要求。例如,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认定为中级职称,硕士研究生或双学位获得者需要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至三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生则需要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并取得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申报中级职称的人员还可能需要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并参加一些基本技能考试,如职称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等。评审过程中,申报人需要向评审委员会提交评审材料,由专业评委确定其是否具备高一级职称资格。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或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海外归国人员、党政机关交流或部队转业安置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可以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方式直接申报高级职称。对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基层地区,实施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适当放宽学历、科研要求,主要考察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工作业绩等。
具体到郑州市,2023年度中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指出,申报评审范围包括在郑州市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且与用人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委托评审的中央驻郑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这表明中级职称评审工作具有地域性和针对性,不同地区可能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博士学位获得者,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即可认定为中级资格。
3. 职业资格:对于有从业准入要求的职称系列,申请人需要先取得国家相应的职业(执业)资格。
4. 考核合格:用人单位对申报人员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申报。
5. 专业成就:部分地区对中级职称实行以考代评的政策,申请人需要有显著的专业成就,例如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三篇以上或专著,或者直接主持中型项目或中型骨干企业的专业技术工作且连续二年以上取得了明显效益。
6. 其他条件:部分地区可能还有其他具体条件,如安徽省人社厅印发的通知中提到,实现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工程技术领域实行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不再开展相应层级的职称评审。
具体条件可能因地区和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建议申请人咨询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相关部门获取最新和最准确的信息。
本图文由用户发布,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本站举报。转发注明出处:https://www.xsy-edu.com/n/82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