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解
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陶行知指出:“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学高为师,要求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提高教育素养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对教师而言,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身正为范,要求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它也就是所谓的“无声教育”。教师工作的“示范性”与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得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自我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总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一种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
前一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要当老师就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还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后一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出自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专家、书法家启功教授的深思感悟,并由他亲自题写,之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启功先生阐释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
扩展资料: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他的文章热情洋溢、通俗易懂、击中时弊而富含哲理,令人倍感亲切,妙不可言。陶行知一生著述甚丰,他光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使人感到了人民教育家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师德,他就是全面具有教师素养的典范,是我们教师的至尊至善的楷模、后人的万世师表。
陶行知 身正为师 德高为范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的意思是德行高尚的人才能成为老师,行为端正的人才能成为师表榜样。这句话出自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句,还有一种解释为“学深为师,品正为范”。
寓意:作为教育工作者,为人师,首先要注重品德培养,身体力行为学子树立良好形象,以至精英楷模!
陶行知是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尊敬的刘珅宏导师宋姜华导师亲爱的家人们:晚上好
今日分享:感恩导师!感恩生命中的贵人
“又是那个扑街仔没交作业,有爷生没乸教的,气死人”(扑街是粤语脏话骂人用于)刚下课办公室没进就又听见那位爱说脏话的老师因为学生没交作业骂人了。听了很久还是没能习惯啊。
国家已提倡师德,自己修好自己才能去教好学生。自己都说脏话怎么有资格让其他小朋友文明呢?
在导师书院学习过几天,叶子老师,潘潘老师,倩娟老师无一不自带雅气,真正在他们身上体现导师说过的“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言谈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世间的规范。这就是书院能够造就人才的原因之一。榜样之力是为无穷也。一人、一事、一语,看似简之,却能燃众人心中激情与梦想。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不是为镜,亦是为旗。
与之相似的一句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意思是老师应该努力做好学问,有充足的知识和品格来教导学生,要努力树立自己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世人做个好的典范,成为社会的楷模。古圣先贤的智慧引领着我们,我们要学到做到。修炼内心,使自己“雅”起来
在校园内,每天与学生生活在一起的教师,不仅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呵护者,学科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自然而然地成为众多学生“人格阅读、素质示范”的活生生的一本本书。
当我们每天走进学生,走进校园,走进教室时,教师的内心必须有一种自律:“我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孩子,一定要让孩子们看到最好的我。”有一位老师曾这样写道:“记住,课堂内永远是教师一个人在面对学生,在教育的现场,永远是你一个人在做‘向左走,向右走’的决定。”
从根本上说,教育的要义不在“制器”,而在“育人”,即在传授各种专门知识的同时,促进人智慧的生成和德性的成长,由此增进对社会的关怀,对人类精神价值的思索,最终养成广阔的视野,完满的人格。审视东西方,但凡做出划时代贡献的人,无不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博雅的气质,无不超越了单一知识的束缚,实现了自己创造力的最自由的发扬。
可以肯定地说,学生博雅之气的养成,教师是重要的影响者。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这里的“雅”,指的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透现的的文雅、与学生相处时表现的儒雅、个人内心价值追求的高雅,也指孩子们面对你时感觉到的一种气质、一种品位、一种气度、一种境界,更指存在于自己内心的一种追求、一种情怀、一种精神状态。
当我们走进校园,当我们走进课堂,每一位教师心中一定要清楚:我是谁?我在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教师的“雅”决不是服饰、妆容等表面功夫,而应该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活中历经长久修炼、历经文化浸泡,逐渐积淀的一种品质性修养。它至少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言谈举止中自然散发出来的那种内敛、旷达、乐观、优美;其二,与学生相处中流泻出来的那种深情、文质彬彬、阳光敦厚、严谨笃学;其三,所到之处浑身散发的儒雅之气、文雅之态、高雅之趣、大雅之志。当我们成为一名教师,这样的修炼就应该伴随着整个职业生涯。
我们学校倡导和雅要做到的不仅仅是学生啊!孩子善于模仿所以老师更要做好榜样!
身教胜于言教,教学中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示范,潜移默化影响熏陶教育学生
感恩导师的智慧,让那么多的人获得快乐幸福故余生必追随导师习以悲悯之慈心,泯民之苦,还世界以真爱幸福之境
感恩导师和家人们花宝贵时间阅读,有不足之处烦请指正,感恩
弟子蕊君敬上
从化弟子蕊君4月16日314天分享
本图文由用户发布,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本站举报。转发注明出处:https://www.xsy-edu.com/n/73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