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职社区工作者待遇怎么样

很多朋友对于专职社区工作者待遇怎么样和社区工作者待遇怎么样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社区工作者薪酬标准是多少

社区工作者薪酬标准实施办法(试行)

一、统一社区工作者工资标准的目的

社区工作者是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的重要力量,为保障基层工作提速增效,统筹解决我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的一些短板问题,改变薪酬待遇标准不一,且水平较低,绝大部分没有薪酬增长机制的现状,现制定社区工作者统一工资标准,并建立分级管理和适度增长机制。

二、统一社区工作者工资标准的实施范围

本办法所称社区工作者是指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班子中的专职成员(以下简称社区“两委”成员),以及市、区组织、民政部门统一招聘的专职从事基层党建、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人员(以下简称社区专职工作者)。

三、社区工作者薪酬标准

社区工作者的薪酬收入包含基本报酬、休息日及法定休假日考勤补贴和绩效奖励。

(一)基本报酬

为体现工资待遇标准的合理性、公平性,综合考虑学历、职业资格、工龄和岗位等因素,社区工作者的基本报酬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工作补贴、保留工资四个部分组成。

1.岗位工资:社区工作者按照所任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月岗位工资标准为,社区正职3400元,社区副职3100元,正副职以外的“两委”成员和党建专职工作者2800元,其他社区专职工作者2500元。社区正职包括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副职包括社区党组织副书记、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社区工作服务站站长、副站长分别比照社区正职、副职执行岗位工资。

社区工作者岗位发生变化的,执行新岗位的岗位工资。

2.薪级工资:主要体现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表现和资历。

新入职社区,社区工作者以入职社区前实际工作(劳动合同生效时间)并缴交养老保险的年限为依据计算起始薪级工资,每交满12个月为一年,每年40元;未交满12个月的,交满7个月及以上的按一年计算,不满7个月的按半年计算。

入职社区后,根据工作年限和年度考核结果确定薪级工资。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社区工作者,每年增加1个薪级(详见附表),于年度考核结束后的次年1月核增。社区工作者考核结果为不合格或基本合格的年度,不增加薪级工资。

入职社区前有本市社区或村“两委”任职经历的,任职社区或村“两委”的工作年限可按入职社区后的薪级工资标准累计计算薪级。入职社区前的其他社区工作经历按起始薪级工资标准累计计算。

3.工作补贴:包含学历补贴及职业补贴。

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每人每月分别给予100元、200元、300元、500元的学历补贴。

取得国家承认的初级、中级、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每人每月分别给予200元、400元、600元的职业补贴。

学历学位或职业资格发生变化的,工作补贴在获得新的学历学位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次月执行。

4.保留工资:社区工作者原工资低于按照本实施办法核定的工资,调整到按照本实施办法核定的工资;社区工作者原工资高于按照本实施办法核定的工资,高出的部分转为保留工资,并以每年增加的薪级工资逐年进行冲销,直到冲销完毕。

(二)休息日及法定休假日考勤补贴

对休息日及法定休假日轮班的社区工作者,应安排调休补休、发放休息日考勤补助。按照多劳多得、不同职务适用相同补贴标准的要求进行发放,具体发放标准、方式由各区确定并实施。

社区工作者待遇

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由基本工资、职务年限补贴、奖金和其他待遇四部分组成。

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在全国没有统一标准,每个省市都不相同,一般都是按照略高于当地上一年的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来确定的;

具体薪资方面,山东、辽宁、吉林月基本工资在3300-3800元之间,广东、上海等地是全国社工群体发展最为成熟的地区,广东的社会工作者的月工资水平为6000元左右。(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以各省区招录公告公布为准!)

待遇方面,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都参照企业有关标准缴纳。国家规定的休假、探亲假、婚丧假和实行计划生育的优待等福利也一样可以享受。

需要注意的是,社区工作者不属于公务员编制也不属于事业编制,只不过很多省市都开放了针对社工岗位定向招考进公务员和事业编的渠道。

对于考取部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岗位的考生来说,拥有社区工作的基层经历会是一个不小的优势,甚至是必要条件。

社区专职工作者是什么编制工资待遇是怎样的

企业编制。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社区工作者属于企业编制,是合同制的。社区专职工作者,是指经过一定的选拔或公开招考程序,被各街道或社区的两委一站选用的人员。并在以社会基层社区为基本的服务区域,为居住在小区内的各类人群提供各类公共服务与其他公益服务的专职工作人员。活跃在我国社区建设工作第一线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是专门从事中国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为基层社会稳定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由基本工资、职务年限补贴、奖金和其他待遇四部分组成。目前的社区工作者,大多数城市是没有编制的,不过,有的经济发达地区,在社区书记、主任的待遇可以参照当地的事业编制的待遇享受。

社区工作者待遇怎么样

社区工作者的待遇也不差的,根据地区而定。社区工作者的待遇构成为:

(一)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报酬待遇由基础报酬、津补贴、年限报酬三部分构成。

1、基础报酬:按学历确定,取得国家承认大专(高职)学历的(高中毕业复转军人)每月1000元,本科学历的每月1300元,研究生学历的每月1800元。

2、津补贴:由工作补贴、生活补贴、职称补贴、岗位补贴四部分构成。

工作补贴:每人每月900元。

生活补贴:每人每月600元。

职称补贴:取得高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者,每月分别给予300元、200元、100元职称补贴。

岗位补贴: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依法当选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增发岗位补贴,主任每月1100元,副主任每月800元,委员每月600元。

3、年限报酬:聘任期间,在社区工作每满一年,从下一年度起每月增加年限报酬15元。

(二)社会保险

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参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标准执行。单位按基础报酬、津补贴、年限报酬之和的28%缴纳,个人按11%缴纳。住房公积金按各市制定政策执行。单位部分按薪酬待遇标准7—12%缴纳,个人按5%缴纳。

(三)其他待遇

冬季取暖和夏季防暑补贴,由地市、区县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承担,按当地标准发放,参照当地标准执行。鼓励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在聘任期间参与竞选社区居委会成员,依法当选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增发岗位补贴,主任每月1100元,副主任每月800元,委员每月600元。年终考核优秀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奖励一个月薪酬待遇。

扩展资料:

社区工作者有什么好?

1、门槛低

进门学历要求低,大部分社区工作者考试只要大专及以上学历,部分社区学历可以放宽至高中及以上。一般没有专业、证书的限制,让脱离学校学习生活多年的人群看到了希望。

2、工作位置离家近

户籍基本限制到市级,有的也限制到区。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竞争。家门口的工作让不少人趋之若鹜。

3、稳定

社区工作者工作相对稳定,待遇还过得去,想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不容易,所以报考社区工作者就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4、招录人数多,考试难度低

社区工作者的考试难度明显比公务员要小,对于大家来说,参加社区工作者考试自然更容易通过。如果能以更高的通过率来获得一份薪资还行的工作,还是不错的。

5、待遇和保障政策

(一)由各地各单位比照当地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办理并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二)聘用在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组织员岗位或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组织员基层岗位的,聘期内每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合格)以上,服务期满或服务时间满2年以上且在岗的,报考广西公务员,可享受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同等优惠政策和待遇。

(三)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在党建工作组织员岗位工作时间计算工龄。

关于专职社区工作者待遇怎么样,社区工作者待遇怎么样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图文由用户发布,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本站举报。转发注明出处:https://www.xsy-edu.com/n/68584.html